
回溯過往,改革開放45年間,我國新能源產業走出了自主之路,不僅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更為全球實現氣候目標積蓄力量。
隨著全球溫控目標和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新能源正迎來新的歷史使命。于國內,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構建;于國際,則是抓住發展新機遇,持續提升我國新能源產品
市場競爭力,加強國際合作,助力全球綠色能源轉型。
“新能源高速發展,成為支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領域。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市場和新能源企業將進一步有效啟動,助力目標的實現,同時牽引全世界能源轉型。”劉漢元說,“全球要實現溫控
目標,就要實事求是、彼此包容,我國新興制造業能夠為世界各國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未來,中國資本、中國技術、中國產業將更深刻地參與到全球光伏發展進程中,打造更好、更優的發展生態。”
蔣瑞提出,在研發創新方面,包括晶科在內的中國光伏企業正通過與國內外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將全球前沿理論與國內完整產業鏈和全球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相結合,不斷促進更具競爭力產品落地。
新能源產業發展受益于改革開放,國門的持續打開也不斷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新成就。最新數據顯示,在全球新能源助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由我國制造的裝備貢獻度超過了40%。目前,我國已
成為世界風電機艙制造中心,我國風電關鍵零部件產能是全球其他地區的3倍至6倍。截至2022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出口到49個國家,我國風電整機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達50%,全球前十名整機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
國。
王勃華表示:“光伏已經成為引領我國外貿增長的‘新三樣’之一。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90億美元,是我國外貿增長的重要
力量。”
“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走出去,也無法取得今日成就。如今,我國風電產業自主崛起,最初的白紙已變成一幅璀璨壯麗的畫卷。改革開放精神深深鼓舞著我國風電企業敢闖敢試、創新創造,在
推動國內乃至全球風電技術、應用上不遺余力,勇往直前。”武鋼表示。
全球對新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新能源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為我國新能源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借助有競爭力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中國新能源產業正為世界各國能源轉型進程貢獻力量。
伍德麥肯茲亞太電力高級研究顧問曹彥祺指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新能源對全球碳減排的貢獻愈發凸顯。“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已在共建國家建設了128吉瓦的電力
項目,這相當于2022年澳大利亞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3倍,但僅占中國同期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5%。如今,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電力項目穩定在每年13吉瓦左右,并愈發向新能源項目傾斜。數據顯示,在已建
成項目中,新能源項目占比為37%,而在總規模達80吉瓦的在建及規劃項目中,新能源項目占57%。”
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已成為國際光熱發電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有力推動了國際光熱發電成本的下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憑借自身技術發展、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中國新能源企業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在技術領域、生產效能和成本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轉型和綠色制造的中心。在全球新能源需求穩定增
長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將持續輸送源源不斷的動能,推動全球溫控目標的實現。